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Народни музеј Србије)

整修了十五年的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這個星期正式對外開放。昨天上午一到博物館所在的共和廣場,就看到博物館門前有非常長的排隊人潮,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免門票入場的最後一天。
共和廣場上的國家博物館
照片來源:筆者
博物館的一樓是考古類的展覽,從遠古石器時期的遺跡,照著時間軸一直展到羅馬時期的石碑跟石柱。最後還有兩個像是銀行金庫的房間,展出羅馬時代的一些貴金屬跟貨幣。
一樓的考古展區
照片來源:筆者
羅馬時代的石柱
照片來源:筆者
二樓跟三樓比較偏向畫作跟雕刻,一樣是照著年代排列,有宗教類的偶像畫、當時社會名人的肖像畫、歐洲名畫家(例如畢卡索)的收藏,一路到印象派以及現代的抽象畫等等。
但是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塞爾維亞國寶級畫家Paja Jovanović以及Uroš Predić的畫作。Paja Jovanović的「裝扮新娘」(Decorating of the Bride,1886)跟「鬥雞」(The Cock Fight, 1889)有非常豐富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色彩。而「沙皇杜珊的婚禮」(The Wedding of Tsar Dušan,1904)則是在緬懷塞爾維亞強盛的中世紀歷史。
「裝扮新娘」(Decorating of the Bride,1886)
照片來源:筆者

「鬥雞」(The Cock Fight, 1889)
照片來源:筆者

「沙皇杜珊的婚禮」(The Wedding of Tsar Dušan,1904)
照片來源:筆者
Uroš Predić的「赫塞哥維納起義的難民」(Refugees from the Herzegovina Uprising, 1889)則是在訴說起身反抗鄂圖曼土耳其的,雖然有善戰的英雄,但是更多的是受戰爭波及,而必須離開家園的老人、婦女跟小孩。
「赫塞哥維納起義的難民」(Refugees from the Herzegovina Uprising, 1889)
照片來源:筆者
最後一幅是Stevan Aleksić的「焚燒聖薩瓦的遺體」(Burning of Saint Sava's relics,1912),描述的是1594年鄂圖曼帝國為了報復塞爾維亞族的叛亂,把塞爾維亞東正教的聖人:聖薩瓦的遺骨在貝爾格勒的山坡上燒掉,這天可能對塞爾維亞人來說,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塞爾維亞在當初遺骨被燒掉的地方,建造世界上數一數二大的東正教教堂:聖薩瓦教堂。
「焚燒聖薩瓦的遺體」(Burning of Saint Sava's relics,1912)
照片來源:筆者
整體來說,以國家博物館的角度,可能囿於博物館的大小,展出的作品其實不算多,但是我覺得重點可以放在跟塞爾維亞歷史相關的畫作,進而了解塞爾維亞這個介於東西交界的國家,在列強統治下仍不屈服的堅韌精神。
博物館的紋章
照片來源:筆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