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對於塞爾維亞的資訊較為貧乏,所以我有時候會參考大陸網站的旅遊資訊。有次看到「中國駐南斯拉夫聯邦大使館遺址」這個景點,在異地看到任何跟亞洲有關係的事情,都會忍不住多關注一下。查了地址後,發現也在我住的新貝爾格勒(Novi Beograd)區,所以週末特別坐公車去看一下。
到了遺址後,發現整塊地已經被工地鐵皮牆包起來,只有在轉角的地方,有一個不銹鋼的碑文,前面有中國國旗跟鮮花。碑的前面被一塊壓克力封起來,裡面悶著出不來的水氣,所以文字看起來霧霧的,還有幾個字母可能是因為風吹日曬,所以就脫落了,第一眼看的碑的時候覺得有點落漆的感覺。
碑上寫著:
У знак захвалности НР кини подршци и пријатељству у најтежим тренуцима за народ Републике Србијо и у знак сећања на погинуле
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与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塞爾維亞拉丁文:U znak zahvalnosti NR kini podršci i prijateljstvu u najtežim trenucima za narod Republike Srbijo i u znak sećanja na poginule)
為什麼這地方會變成「遺址」呢?
其實就要說到科索沃戰爭期間,貝爾格勒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轟炸,而在1999年當地時間5月7 日,美國的B-2轟炸機擊中中國駐南斯拉夫聯邦大使館,造成三人死亡以及多人受傷,大使館建築也嚴重損壞。美國事後表示是誤炸,但是三顆到五顆炸彈都精準的落在中國大使館,很難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
有一說是南斯拉夫的雷達裝置在附近,房屋造型跟中國大使館很像,所以誤炸。也有另一說是,在事情發生的前一個月,南斯拉夫擊落了一架美國的F-117匿蹤戰鬥機,南斯拉夫跟中國達成協議,將戰機遺骸交給中國大使館研究,美國可能是因為要防止技術外流,而轟炸中國大使館。
不管原因為何,這個事件還是造成中美關係惡化。
在科索沃戰爭期間,中國跟俄羅斯是少數支持塞爾維亞,反對北約出兵的國家,這個事件也使中國與塞爾維亞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習近平在2016年出訪塞爾維亞的時候,特別來到這個遺址,向因為轟炸而犧牲的三位記者獻花致意。並且在遺址中央立了一個碑,這個碑現在被工地圍起來,沒辦法參觀。
![]() |
習近平2016年參訪塞爾維亞立的紀念碑 資料來源:窮遊網 |
工地在興建的,是預計2019年2月1日要開幕的貝爾格勒中國文化中心(Kineski Kulturni Centar u Beogradu),而這個工地附近的路,也已經改名為「塞中友誼廣場」(Trg Prijateljstva Srbije i Kine)跟「孔子路」(Ulica Konfucijeva)。甚至在前面還豎立了一個孔子像,只是這個孔子像,好像跟我印象中的孔子造型不太一樣就是了。
![]() |
大使館遺址前的路標已經改成「賽中友誼廣場」及「孔子路」 |
![]() |
賽中友誼廣場前的孔子像 |
地址:
Trešnjinog cveta, Novi Beograd
座標為 44°49'30.0"N 20°25'08.6"E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