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 吸血鬼出沒?羅馬尼亞外西凡尼亞城堡

羅馬尼亞位處於三個帝國中間: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而羅馬尼亞現在國土中的三個主要的地區,在歷史上也是分別受到這三個帝國的影響。

俄羅斯帝國影響東北部的摩爾多瓦(Moldavia)、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影響南邊的瓦拉幾亞(Wallachia),以及這次的主角,受奧匈帝國影響的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愛爾蘭作家伯蘭.史杜克(Bram Stoker)1897年的小說《德古拉》就是以這個地方為背景。

電影《尖叫旅社2》的英文名字就是用羅馬尼亞的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命名
圖片來源:http://straightfromamovie.com/hotel-transylvania-2-review/

這次參加的是Mr Tripp舉辦的「外西凡尼亞城堡遊」(Transylvania Castle Tour)。這個行程包含三個景點:佩雷斯城堡(Castelul Peleș)、布蘭城堡(Castelul Bran)跟布拉索夫(Brașov)。

1859年法國為了阻止俄羅斯的勢力南下,促成瓦拉幾亞以及摩爾多瓦兩個公國合併成為羅馬尼亞,這時候沒有國王的羅馬尼亞(當時的羅馬尼亞大公Alexandru Ioan Cuza流亡海外),開始在歐洲找適合的國王人選,希望這個國王能夠將這個新成立的國家跟西歐做連結。他們首先找到了比利時菲利浦王子(Philippe Flandre)但被婉拒,因為當時羅馬尼亞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而且在各個帝國中間求生存,其實不是一個容易治理的國家。

羅馬尼亞人後來找上了德國的卡羅爾一世(Carlos I),雖然明白羅馬尼亞的處境艱難,他還是答應成為羅馬尼亞的「統治者」(Domnitor)。擔任統治者的第一年,他在全國各地旅遊以了解羅馬尼亞,在經過佩雷斯(Peleș)的時候,讓他感覺這裡的山景很像家鄉德國,於是決定在這裡建造城堡。

往城堡的路上的雪景
圖片來源:筆者

為了讓這裡更像家鄉,這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城堡充滿了德國的元素,大量地使用木頭以及外牆的精緻壁畫。

內院外牆的壁畫
圖片來源:筆者

建造過程雇用了許多不同國家的工匠,皇后伊莉莎白(Elisabeta)在日記中寫道:「義大利的瓦匠、羅馬尼亞人蓋陽台、吉普賽人的苦力。阿爾巴尼亞人跟希臘人處理石材、德國以及匈牙利的地毯匠。土耳其人燒磚。波蘭工程師以及捷克石雕師。法國人構圖,英國人測量,你可以看到幾百種民族服裝,以及聽到十四種語言的對話、歌唱、粗話、爭吵。」

城堡的正面
圖片來源:筆者

由於城堡是19世紀建造的,所以是一座現代的城堡:有水力發電、中央空調、自來水以及電影院。正因為如此,城堡中的火爐都是裝飾用的。

城堡的內廳
圖片來源:http://justfunfacts.com/interesting-facts-about-peles-castle/

這個城堡比較有趣的是,城堡的房間除了有以功能為區隔(例如:書房、畫室、武器收藏室),也有以不同文化為主題的。例如在餐廳跟客人吃完飯之後,會帶客人到有北非風情的摩爾人沙龍(Moorish Salon),去喝茶或喝咖啡。

摩爾人沙龍
圖片來源:http://justfunfacts.com/interesting-facts-about-peles-castle/

喝完茶跟咖啡之後,再帶客人到土耳其沙龍(Turkish Salon)去抽香菸或是水煙。

土耳其沙龍
圖片來源:http://justfunfacts.com/interesting-facts-about-peles-castle/

城堡內部拍照是要另外付費的,如果有想在內部拍照的話,在買票的時候要特別跟售票人員說明。

旅程的第二站就是有「吸血鬼德古拉城堡」的布蘭城堡。由於德古拉的名氣,城堡前有一個小市集,除了羅馬尼亞的紀念品之外,當然也有賣吸血鬼相關的商品,例如磁鐵、馬克杯、T恤等。

城堡前市集
圖片來源:筆者

就算是城堡本身,也沒有放過「吸血鬼財」,舉辦萬聖節派對,以及夜遊活動吸引觀光客到訪。

城堡安排的德古拉行程
圖片來源:筆者

1377年匈牙利國王允許這個地區的薩克森居民可以蓋城堡,但是薩克森人要自己募款跟統籌人力,布蘭地區開始以城堡為中心發展起來。在十五世紀中葉,由於這個城堡的位置是瓦拉幾亞以及外西凡尼亞的要衝,所以被匈牙利人用來當作防止土耳其人的入侵的要塞。

布蘭城堡
圖片來源:筆者

至於吸血鬼故事原型的弗拉德三世,當時他身為瓦拉幾亞大公,主要時間都在布加勒斯特,只有幾次經過布蘭,或許有在城堡內住過兩三天,但是跟城堡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不管是德古拉或是德古拉城堡,都只是小說創作,並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兩件事情的真實性。

圖片來源:筆者

城堡內部的展品多半是布蘭地區的農家生活用品,以及王室留下來的家具。羅馬尼亞瑪莉(Marie)皇后非常喜歡這個城堡,於是把這個城堡改建成皇家寓所,並在1938年將城堡傳給女兒伊萊亞納(Ileana)公主。但是好景不常,1948年共產政府執政之後,王室被驅逐出境,城堡也被收歸國有。

共產政府解體之後,2006年羅馬尼亞政府成立基金,將共產時代強制被收歸國有的財產歸還給原主,同年布蘭城堡也歸還給王室成員。

布蘭城堡的庭院
圖片來源:筆者

布蘭城堡的內部展品
圖片來源:筆者

最後一站是布拉索夫,這個城市的德文名字是「皇冠之城」(Kronstadt),因為這座城市四面被山圍繞,像一個皇冠一樣。

布拉索夫老城廣場
圖片來源:筆者

跟著導遊的推薦,在廣場上的Vlahia餐廳用午餐,點了羅馬尼亞蔬菜捲(Sarmale)。
蔬菜捲是捲心菜中包了米飯跟肉末,蔬菜捲上面淋上奶油。而黃色的糕,吃起來有點像是固態的小米粥。據說蔬菜捲其實是土耳其人的食物,唯一的差別是土耳其的版本不會用豬肉。導遊說在羅馬尼亞人非常愛吃豬肉,甚至說「羅馬尼亞人最愛的蔬菜是豬肉」。

羅馬尼亞蔬菜捲
圖片來源:筆者

廣場旁邊的是黑教堂(Biserica Neagră),之所以會叫做黑教堂是因為某次大火,廣場附近很多建築都受波及起火,但是教堂完全沒有被影響,只是被圍繞的煙燻黑了。布拉索夫仍有7%的匈牙利裔的市民以及0.5%的德國裔的市民,在教堂旁邊就可以看到德裔社群的學校以及德語的標示。

布拉索夫黑教堂
圖片來源:筆者

德裔社群雖然只佔國家的0.2%人口,但是在2014年羅馬尼亞選出德國裔的克勞斯.伊爾哈尼斯(Klaus Werner Iohannis)為總統,可見德國裔羅馬尼亞人對國家的影響力,遠遠大於人口比例。

城門以及左方的黑教堂鐘塔
圖片來源:筆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