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所謂的「新城區」主要是指扣除老城區,以及議會宮的其他市區景點。
就像之前在老城區景點中介紹的CEC宮,布加勒斯特在近代引進了很多法國的建築師,所以在市區不難發現類似法國式的政府建築。
這個模仿法國的風潮,除了建築物之外,連路標都跟巴黎的路標一樣的規格。
革命廣場(Piața Revoluției)
到了革命廣場之後,可以注意一下小巷裡面一座新舊融合的建築物,這棟建築物是布加勒斯特建築師工會,原本的建築在1989年的革命被破壞,但是建築師工會還是保留他的外殼,把中心部分蓋成新穎的辦公大樓,尊重傳統又有現代感。網路上說裡面有一家咖啡館,但是由於行程比較趕,就沒有特別進去喝咖啡。
地址:Strada Demetru I. Dobrescu 5, București
在革命廣場最重要的點,就屬羅馬尼亞內政部(Ministerul Afacerilor Interne)了。1989年12月15日,由於不堪獨裁統治,加上東歐其他國家政權開始轉換,羅馬尼亞西部大城蒂米什瓦拉(Timișoara)開始暴動,羅馬尼亞獨裁者希奧塞古(Nicolae Ceauşescu)強力鎮壓,原本以為事件已經平息,沒想到暴動從西部漸漸擴散到全國。21日希奧塞古在黨中央大樓(也就是今天的內政部)陽台舉行演說,希望獲得支持民眾的支持,但是沒想到民情激憤,場面失控。22日上午,就連原本支持希奧塞古的軍隊也倒戈,他只好與夫人搭直升機逃走。
但是直升機駕駛以「在地面比較安全」為理由,提前降落在布加勒斯特北郊,而希奧塞古就在那裡被逮捕。經過迅速的審判,在聖誕節當天槍決希奧塞古與他的夫人埃列娜.希奧塞古。
希奧塞古在執政初期開發灌溉系統、建造高速公路、興建地鐵等政績獲得人民愛戴。但是後期他決定要還外債,所有東西都進行配給:暖氣一天兩小時,早上跟晚上各一個小時;在冬季溫度可以到負三十度的羅馬尼亞,熱水一星期只有兩次;電的供給非常不穩定;電視一天兩小時,但是都是政府宣傳;食物雖然有規定額度,但是不一定每家店都有足夠的食物。
為了有足夠的勞動力,他禁止墮胎,所以在那段時間很多婦女死於密醫墮胎,還有很多被拋棄的孩子。各種錯誤的政策,終於使人民起而將他的政權推翻。
在內政部大樓正前方,有一個重生紀念碑,紀念1989年的這場革命。
從革命廣場繼續沿著勝利大道(Calea Victoriei) 往北走,會先經過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 Centrală)跟羅馬尼亞雅典娜神廟(Ateneul Român)音樂廳。
勝利廣場站(Piaţa Victoriei)
再繼續沿著勝利大道走,就會經過George Enescu國立博物館(Muzeul Național George Enescu),最後到達勝利廣場(Piaţa Victoriei)。當然也可以從雅典娜神廟附近搭地鐵從羅馬廣場站(Piața Romană),直接到勝利廣場站。
飛行員站(Aviatorilor)
到M2線的飛行員站(Aviatorilor),沿著Mareșal Constantin Prezan大道(Bulevardul Mareșal Constantin Prezan)走,就會經過戴高樂廣場(Piața Charles de Gaulle)。
這個廣場換過很多不同的名字,其實也代表羅馬尼亞政治立場的變化。1940年代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的時候,叫希勒勒廣場,1948年戰爭結束後加入社會主義集團,改名為史達林大元帥廣場,後來羅馬尼亞開始漸漸企圖遠離蘇聯控制,自主發展外交,在1962年改名為飛行員廣場。最後在民主化後的1990年改名為戴高樂廣場。
布加勒斯特很多東西是模仿法國,當然也有經典的凱旋門(Arcul de Triumf)。這個1936年完工的凱旋門是要紀念1878年獨立戰爭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雄們。
就像之前在老城區景點中介紹的CEC宮,布加勒斯特在近代引進了很多法國的建築師,所以在市區不難發現類似法國式的政府建築。
![]() |
| 羅馬尼亞農業部 圖片來源:筆者 |
這個模仿法國的風潮,除了建築物之外,連路標都跟巴黎的路標一樣的規格。
![]() |
| 跟法國巴黎同樣樣式的道路牌 圖片來源:筆者 |
革命廣場(Piața Revoluției)
到了革命廣場之後,可以注意一下小巷裡面一座新舊融合的建築物,這棟建築物是布加勒斯特建築師工會,原本的建築在1989年的革命被破壞,但是建築師工會還是保留他的外殼,把中心部分蓋成新穎的辦公大樓,尊重傳統又有現代感。網路上說裡面有一家咖啡館,但是由於行程比較趕,就沒有特別進去喝咖啡。
地址:Strada Demetru I. Dobrescu 5, București
![]() |
| 布加勒斯特建築師工會 圖片來源:筆者 |
在革命廣場最重要的點,就屬羅馬尼亞內政部(Ministerul Afacerilor Interne)了。1989年12月15日,由於不堪獨裁統治,加上東歐其他國家政權開始轉換,羅馬尼亞西部大城蒂米什瓦拉(Timișoara)開始暴動,羅馬尼亞獨裁者希奧塞古(Nicolae Ceauşescu)強力鎮壓,原本以為事件已經平息,沒想到暴動從西部漸漸擴散到全國。21日希奧塞古在黨中央大樓(也就是今天的內政部)陽台舉行演說,希望獲得支持民眾的支持,但是沒想到民情激憤,場面失控。22日上午,就連原本支持希奧塞古的軍隊也倒戈,他只好與夫人搭直升機逃走。
但是直升機駕駛以「在地面比較安全」為理由,提前降落在布加勒斯特北郊,而希奧塞古就在那裡被逮捕。經過迅速的審判,在聖誕節當天槍決希奧塞古與他的夫人埃列娜.希奧塞古。
希奧塞古在執政初期開發灌溉系統、建造高速公路、興建地鐵等政績獲得人民愛戴。但是後期他決定要還外債,所有東西都進行配給:暖氣一天兩小時,早上跟晚上各一個小時;在冬季溫度可以到負三十度的羅馬尼亞,熱水一星期只有兩次;電的供給非常不穩定;電視一天兩小時,但是都是政府宣傳;食物雖然有規定額度,但是不一定每家店都有足夠的食物。
為了有足夠的勞動力,他禁止墮胎,所以在那段時間很多婦女死於密醫墮胎,還有很多被拋棄的孩子。各種錯誤的政策,終於使人民起而將他的政權推翻。
![]() |
| 羅馬尼亞內政部大樓,碑上寫著「榮耀歸於我們的烈士」(Glorie martirilor nostri) 圖片來源:筆者 |
![]() |
| 1989年12月21日希奧塞古的演說企圖安定局勢,反而使場面失控 圖片來源:筆者 |
![]() |
| 22日群眾衝入共產黨中央,在陽台揮舞沒有共產黨徽章的羅馬尼亞國旗 圖片來源:筆者 |
![]() |
| 希奧塞古與夫人搭乘直升機逃離共產黨黨中央 圖片來源:筆者 |
在內政部大樓正前方,有一個重生紀念碑,紀念1989年的這場革命。
![]() |
| 重生紀念碑(Memorialul Renaşterii) 圖片來源:筆者 |
從革命廣場繼續沿著勝利大道(Calea Victoriei) 往北走,會先經過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 Centrală)跟羅馬尼亞雅典娜神廟(Ateneul Român)音樂廳。
![]() |
| 中央圖書館 圖片來源:筆者 |
![]() |
| 羅馬尼亞雅典娜神廟音樂廳 圖片來源:筆者 |
勝利廣場站(Piaţa Victoriei)
再繼續沿著勝利大道走,就會經過George Enescu國立博物館(Muzeul Național George Enescu),最後到達勝利廣場(Piaţa Victoriei)。當然也可以從雅典娜神廟附近搭地鐵從羅馬廣場站(Piața Romană),直接到勝利廣場站。
![]() |
| George Enescu國立博物館 圖片來源:筆者 |
![]() |
| 勝利廣場的地標也是用法國巴黎的格式 圖片來源:筆者 |
![]() |
| 布加勒斯特地鐵 圖片來源:筆者 |
![]() |
| 羅馬廣場站月台 圖片來源:筆者 |
飛行員站(Aviatorilor)
到M2線的飛行員站(Aviatorilor),沿著Mareșal Constantin Prezan大道(Bulevardul Mareșal Constantin Prezan)走,就會經過戴高樂廣場(Piața Charles de Gaulle)。
這個廣場換過很多不同的名字,其實也代表羅馬尼亞政治立場的變化。1940年代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的時候,叫希勒勒廣場,1948年戰爭結束後加入社會主義集團,改名為史達林大元帥廣場,後來羅馬尼亞開始漸漸企圖遠離蘇聯控制,自主發展外交,在1962年改名為飛行員廣場。最後在民主化後的1990年改名為戴高樂廣場。
![]() |
| 戴高樂雕像 圖片來源:筆者 |
布加勒斯特很多東西是模仿法國,當然也有經典的凱旋門(Arcul de Triumf)。這個1936年完工的凱旋門是要紀念1878年獨立戰爭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雄們。
![]() |
| 布加勒斯特凱旋門 圖片來源:筆者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