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 貝爾格勒 南斯拉夫博物館(Музеј Југославије / Muzej Jugoslavije)

位於貝爾格勒南方的南斯拉夫博物館,是貝爾格勒少數還有「南斯拉夫」名字的博物館。
由於貝爾格勒沒有地鐵,加上Google Map的大眾運輸導航在貝爾格勒都跑不出資訊,所以建議在出發前先用Moovit這個網站搜尋路線。這個網站也有出App,也可以用手機查。

公車會停在博物館前的公園,公園除了有整批遊覽車的遊客,也有鎮暴警車在附近。

沿著坡往上走,就可以看到「五月二十五日博物館」(Muzej 25 maj),正面的壁畫,左邊是三個士兵,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抗納粹的戰士們;右邊是三個拿著基礎農具的農民,代表戰後農民把南斯拉夫從戰爭的殘破中,重新建立成一個富足的國家。

五月二十五日博物館
圖片來源:筆者

壁畫是在貝爾格勒非洲藝術博物館完成,或許是這樣,風格有點非洲的風格。至於為什麼貝爾格勒會有非洲藝術博物館(Muzej Afričke Umetnosti),主要是因為南斯拉夫是「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的成員國,曾經派遣了許多醫生、外交官及技術人員到同樣參與不結盟運動的非洲國家。這些派駐人員的私人收藏,後來就成為博物館的館藏。

五月二十五日博物館是1962年貝爾格勒市送給當時的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羅茲.狄托(Јосип Броз Тито / Josip Broz Tito,陸譯:鐵托)的禮物,五月二十五日是南斯拉夫的青年節,而狄托的生日也在五月,所以當時在南斯拉夫,五月是一個很重要的月份。

狄托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統治南斯拉夫達三十五年。南斯拉夫是由六個共和國加上兩個自治區組成,國內種族、宗教、文化迥異,但是狄托成功的將這幾個共和國團結成一個穩定的社會主義國家。

五月二十五日博物館在進行維護,要到2018年六月才會重新開幕,所以當天只開放的另外兩個館:花房(Kuća cveća)跟舊博物館(Stari muzej)。

在五月二十五日博物館的左方有一個暫時的售票亭,在這裡購票就可以入場。
沿著博物館的指標就可以到花房,在路上可以看到狄托的雕像。

狄托的雕像
圖片來源:筆者

除了星期一休館跟國定假日,每天早上11點在花房會有免費的英語導覽,12點會有塞爾維亞語的導覽。由於博物館沒有導覽機可以租借,所以非常建議參加免費導覽。

之所以沒有導覽機也是有理由的,導覽員說這個博物館是一個「正在成為博物館的博物館」,因為他們自己也還在摸索這個博物館該怎麼走。南斯拉夫的解體至今26年,很多經歷過南斯拉夫政權的人,都還生活在今天的各個獨立國家中,每個人對於南斯拉夫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不管博物館展什麼,都會有人不開心。所以博物館也在調整展示方式,要尊重前南斯拉夫人民的情感之外,也要盡量表達正反不同意見。

「狄托紀念中心」跟「南斯拉夫人民革命博物館」這兩個機構在1996年合併成為南斯拉夫博物館,所以博物館的館藏主要為狄托生前的物品、國民或外賓送給狄托的禮物,以及革命相關的物件,當然也有一般民眾捐贈有關南斯拉夫的物品。

花房入口
圖片來源:筆者

花房

花房原本是狄托住宅的熱帶植物溫室,狄托死後便葬在這裡。現在花房的正中間是狄托的墓,兩旁原本是圖書館,現在則改為展覽室,展示狄托的生平故事。由於許多前南斯拉夫的愛國人士仍會在重要節日來這裡祭拜狄托,為了不傷害他們的情感,也希望這個場館可以喚起他們的美好回憶,所以這裡的展品主要是展現當初南斯拉夫的光榮時光為主。

狄托的墓
圖片來源:筆者

冷戰時期,雖然南斯拉夫名義上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跟蘇聯以及鐵幕內的國家比起來,他在經濟跟言論自由的控管上,都不如其他共產國家嚴格。在政治上發起不結盟運動,不與西方世界跟共產世界結盟,而第一屆不結盟運動大會,就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舉行。

綠色的國家是當時有派代表來參加狄托喪禮的國家
圖片來源:筆者

花房右側的展廳展的是「藍火車」(Plavi voz),由於南斯拉夫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國家,所以狄托花很多時間拜訪不同聯邦內的共和國,這列高級火車就變成狄托的行動辦公室。當有外賓來訪南斯拉夫的時候,他也會邀請外賓搭乘他的藍火車,讓外賓可以看到南斯拉夫的多元地形跟文化。曾經搭過藍火車的外國政要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法國總統密特朗、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印度總理尼赫魯等。

狄托與夫人搭乘藍火車時的照片
圖片來源:筆者

藍火車豪華內裝
圖片來源:筆者

狄托在1980年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安納(Ljubljana)過世,也是這列藍火車將他載回貝爾格勒,當時人民自主的前往鐵路沿線,向南斯拉夫的偉大領袖道別。藍火車現在存放在貝爾格勒鐵路博物館(Železnički muzej),除了狄托臥室的車廂之外,其他車廂都開放企業或是社會團體租用當作活動場地。導覽員感慨的說:「這就是我們國家對待歷史文物的方式。」


花房左側的房間展的是接力棒。在狄托主政期間,人民為了表達對狄托的謝意,會自己做了一個接力棒,以跑步接力的方式,把棒子傳到貝爾格勒給狄托。後來這個運動變成國家的正式活動,每年會有一個代表當年的接力棒,從狄托的出生地Kumrovec出發,然後繞過所有的共和國跟自治區,最後在五月二十五日青年節的時候,到達貝爾格勒的體育場,把接力棒交到狄托手上。這代表全國團結一心,各個地區的人民把他們對領導的支持,透過接力棒交到他手上。

接力賽路線
圖片來源:筆者

雖然每年有一個國家級的接力棒,但是個人、公司、團體都還是會自己做接力棒給狄托,博物館現在有大約20萬個接力棒。

圖片來源:筆者

圖片來源:筆者

圖片來源:筆者

圖片來源:筆者

狄托在體育館接受當年的接力棒
圖片來源:筆者

接力棒的材質跟設計,從一開始的木頭跟金屬,後來也演變到塑膠與合金。狄托是在1980年五月四日過世,當年的金色接力棒還各個共和國內傳,只是最後沒辦法傳到狄托手上了。最後一個完整傳完的接力棒是透明塑膠材質,當中有八個紅點,象徵南斯拉夫的八個區域過往血淚犧牲,但也彷彿在暗示著狄托過世後,南斯拉夫各個共和國的互相殺戮所流的血。設計這個接力棒的是斯洛維尼亞的設計師,而斯洛維尼亞也是第一個脫離南斯拉夫的共和國。

接力棒對於南斯拉夫人民來說是很重要的象徵,很多愛國人士在每年的五月二十五日還是會來這裡送接力棒給狄托,只是這樣的人漸漸在凋零,從以前幾萬人的盛況,到2017年只剩下三千多人。

狄托任內最後三支接力棒,金色那支沒能傳到他的手上
圖片來源:筆者



舊博物館

在南斯拉夫迅速瓦解的1990年代,談論有關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事情都彷彿變成禁忌。這個博物館被棄置,文物堆積在倉庫沒有歸檔,園區內的狄托故居被北約炸毀而沒有修復。博物館近幾年政局穩定之後,才重新整理後,開放給民眾參觀。

舊博物館位於花房出來後的左手邊,他是一個長廊型建築,展品比花房豐富很多。

舊博物館是長廊型建築
圖片來源:筆者

南斯拉夫解體之後,他的網域也在2010年終結,當時南斯拉夫博物館有舉辦一個「.yu的結束」的活動。

「.yu的結束」海報
圖片來源:筆者

1984年的塞拉耶佛冬季奧運是第一次在社會主義國家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對南斯拉夫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驕傲。但是90年代的波士尼亞戰爭,塞拉耶佛被圍城三年十個月,奧運場館更是塞爾維亞軍隊特別鎖定破壞的目標,用以打擊塞拉耶佛人民的軍心。戰爭的殘酷以及歷史的弔詭,實在是很令人無奈。

1984年的塞拉耶佛奧運宣傳品
圖片來源:筆者


接力棒
圖片來源:筆者

國內各族的傳統服裝
圖片來源:筆者

南斯拉夫以及各聯邦共和國的國旗與徽章
圖片來源:筆者

各國政要送給狄托的簽名照
圖片來源:筆者

各國政要送給狄托的禮物
圖片來源:筆者

雖然因為五月二十五日博物館整修,展品其實不算多,但是我感覺這是一個還在動態發展的博物館,試圖在國內各方意見中,找出能客觀表達各方的意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本國人民回到那個曾經光榮的年代,也讓外國旅客可以認識前南斯拉夫的歷史。

票價:400 塞爾維亞第納爾(約新台幣122元)
地址:Mihaila Mike Jankovića 6, Belgrad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