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議會宮跟新城區,布加勒斯特主要的景點就集中在老城區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老城區的十大景點,讓大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面走完老城區地景點。
1. 布加勒斯特母狼雕像(Statuia Lupoaicei din București)
眼尖的讀者可能發現,這個雕像不是羅馬也有嗎?沒錯這個雕像就是羅馬的複製版,1906年立在布加勒斯特的羅馬廣場(Piața Romană),來顯示羅馬尼亞人的拉丁起源,以及跟偉大羅馬帝國的關聯。
母狼在哺育的是羅慕路斯(Romulus)與雷穆斯(Remus)他們是羅馬的奠基人,羅慕路斯是羅馬王政時代的第一個國王,所以城市以他的名字而取名為羅馬。他們的爺爺是古義大利的國王 Numitor,但是被想奪位的弟弟Amulius軟禁、王子被殺、公主被強迫做女祭司。後來公主與戰神相愛而生下兩兄弟,Amulius為了產草除根而將兩兄弟扔下台博河(Tiber River),但是有一隻母狼前來搭救,而這一幕也成為這個故事的轉折,一對夫妻收養了這對兄弟,長大後上演王子復仇記,而成立羅馬。
這個雕像也剛好在舊城區的東入口,所以也可以考慮從這個點開始走。
2. Macca-Vilacrosse通道(Pasajul Macca-Vilacrosse)
在中央銀行附近的Macca-Vilacrosse通道,最早是一個客棧,後來一對法國兄弟Petros Seraphim與John Seraphim買下了客棧,哥哥Petro是法國駐伊斯坦堡的翻譯,原本要回伊斯坦堡,但是在布加勒斯特遇到當地女孩Maria留下來定居,而弟弟John後來也在布加勒斯特定居,致力於霍亂防治。
後來Petro決定把這個區域分給他兩個女兒的嫁妝:Polixena嫁給了Xavier Vilacrosse,客棧也就改名為Vilacrosse;另外一個女兒Anastasia嫁給了Mihalache Macca,後來在這裡開了一家精品店,所以成為這個通道的名稱由來。
最後因為要紓解老城區的交通而被政府買下來,由法國建築師Felix Xenopol改建成現在的樣子,於1891年開幕。通道之所以會有兩個分岔,是因為位於通道中間的Pesht飯店拒絕出售,所以通道只好往兩旁延伸。
今天這裡有藥局、旅社、咖啡廳、中國餐廳、中東餐廳、水煙店。
3. CEC宮(Palatul CEC)
CEC是「儲蓄與託運銀行之家」(Casa de Economii și Consemnațiuni)的縮寫,現在簡稱為CEC銀行。這個宮是該銀行的總行,目前是不開放參觀,只有企業客戶,或是高級客戶才可以進去洽公,CEC銀行在旁邊來有一個小分行,處理個人金融業務。銀行已經答應會將這棟建築捐出來給市政府,但是確切的時間表還不確定。
地點位於老城區的西界,勝利大道(Calea Victoriei)上,如果看到這個CEC宮表示已經出老城區了。
4. 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Muzeul Național de Istorie a României)
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位於CEC宮的正對面,建築最早是「郵政宮」(Palatul Poștelor),後來改為歷史博物館,裡面的展品包含皇室皇冠跟珠寶,以及四世紀末的哥德式Pietroasele寶藏。但是聽說該博物館是展館外面比裡面精彩,所以就沒有進去參觀。
票價:27 Lei(約新台幣200元)
地址:Calea Victoriei 12, București
4. 斯塔弗羅波萊奧斯修道院(Mănăstirea Stavropoleos)
這個小修道院的名字源自於希臘文「十字之城」(Stauropolis),主祀大天使米迦勒以及加百列。建築風格有希臘的圓柱、拜占庭的圓頂、阿拉伯的拱門以及精緻的東正教壁畫。這個修道院的圖書館有豐富的東正教藏書,特點是有羅馬尼亞最豐富的東正教音樂藏書。小庭院有許多石碑,這些是獨裁者希奧塞古在建議會宮時,拆除的修道院,當地民眾特別在拆除前把一些石碑搬到這裡保存。
門票:免費
地址:Strada Stavropoleos 4, București
5. Manuc客棧(Hanul lui Manuc)
在舊皇宮教堂的對面,這個客棧是在1808年由亞美尼亞企業家Emanuel Mârzaian所建,但是他比較為人所知的是他的土耳其語名字Manuc-bei。他的財富以及很好的談判技巧,讓他有很好的政商關係,他甚至參與了俄土戰爭的調停,1812年的俄土布加勒斯特條約(Treaty of Bucharest)就在他的客棧簽訂。
他的客棧是當時布加勒斯特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包括零售、批發、旅社、辦公廳、餐廳以及酒吧。1949年共產政府將客棧國有化,共產解體之後,經過所有權釐清跟重新整修,才客棧才重新開幕。
6. 舊皇宮教堂(Biserica Curtea Veche)
這個教堂也被稱為聖母領報教堂(Biserica Buna Vestire),由於旁邊就是舊皇宮,所以被稱為舊皇宮教堂。教堂風格比較偏摩爾多瓦建築,這在當時的布加勒斯特是全新的嘗試。這個教堂主祀聖安東尼,聖安東尼是窮人跟尋找失物的聖人,所以據說每個星期二都會有單身女孩來這裡祈禱,希望可以找到「目前還沒找到的另一半」。
7. 舊皇宮(Curtea Veche)
這是1459年弗拉德三世(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的皇宮,原本只是個遺跡,直到1953年才開始考古研究。
小說中的弗拉德,是住在在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的公爵,但是實際上他都在布加勒斯特的皇宮治理國家,只在小說中的城堡待過兩三天。
弗來德小時候被送到土耳其當人質,學習軍事訓練跟土耳其語,後來與土耳其蘇丹有很好的關係。當他父親死亡,回到羅馬尼亞統治瓦拉西亞(Wallachia)的弗來德拒絕向土耳其納稅,並且將催稅的土耳其使者從肛門穿刺後將柱子立起來,隨著地心引力的作用,被穿刺的人通常會需要48小時才會完全被木頭刺穿死亡。這種穿刺之刑不只用於敵人,弗來德也用於王國內部不配合的貴族,以及任何的反叛勢力。
除了他本身的軍事技巧讓他可以把土耳其人擊退,把被刺穿的土耳其人立在與土耳其的邊界,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恐怖宣傳,在還沒開戰前就削弱敵人的士氣。這種穿刺之刑在當時的歐洲其實並不少見,他之所以最後獲得「穿刺公」(Impaler)的稱號,可能是政敵的渲染。
8. 椴樹客棧(Hanul cu Tei)
最早被稱為「在商人寬街上的客棧」(Bezesten de pe Uliţa cea mare a Marchitanilor)這是布加勒斯特唯一還維持原本樣貌,沒有改裝過的客棧。現在就是一個商店街比較古色古香的商店街。
9. 羅馬尼亞國家銀行(Banca Națională a României)
1959年六名猶太羅馬尼亞人(同時也是共產黨員)被指控偷了國家銀行160萬羅馬尼亞列伊,整個事件是由秘密警察(Securitate)調查,並且隨後逮捕嫌犯。由於根據當時法律,他們偷的金額已經到達死刑門檻,所以全部判以死刑,除了唯一的女嫌犯Monica Sevianu是終身監禁,理由是因為他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整個過程都是秘密進行,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完全不知情。
這聽起來只是一個正常的搶案,在1960年羅馬尼亞共產黨內部開始撥放一部名為「重建」(Reconstituirea)的影片給黨員看, 內容就是被判死刑的嫌犯,自己再把搶案演一次,然後參加審判,最後被處以死刑。2004年的紀錄片「大共產黨員搶案」(Marele jaf comunist)就訪問了前秘密警察以及有參與這個事情的人,試圖重新建構當時的狀況。
10. 啤酒車餐廳(Caru' cu Bere)
顧名思義,這就是一個啤酒餐廳,雖然價格會比其他舊城區的餐廳高大概10%左右,但是還
客人還是非常的多,幾乎都是處於客滿的狀態。如果有計畫要去吃,非常建議要預先上他們的網站定位。如果沒有定位,櫃台會給你號碼牌,請你先到中間的啤酒吧台等叫號。
地址:Strada Stavropoleos 5, București
網站:https://www.carucubere.ro/en/bookings/
每過一段時間,會有舞者在餐廳跳舞,或是全體員工拍手列隊出來遊行,場面十分歡樂。如果喜歡跳舞的朋友,建議可以在一樓看表演,等到舞者跳完之後,通常會上前邀舞,這時候就可以加入他們的演出。
1. 布加勒斯特母狼雕像(Statuia Lupoaicei din București)
眼尖的讀者可能發現,這個雕像不是羅馬也有嗎?沒錯這個雕像就是羅馬的複製版,1906年立在布加勒斯特的羅馬廣場(Piața Romană),來顯示羅馬尼亞人的拉丁起源,以及跟偉大羅馬帝國的關聯。
母狼在哺育的是羅慕路斯(Romulus)與雷穆斯(Remus)他們是羅馬的奠基人,羅慕路斯是羅馬王政時代的第一個國王,所以城市以他的名字而取名為羅馬。他們的爺爺是古義大利的國王 Numitor,但是被想奪位的弟弟Amulius軟禁、王子被殺、公主被強迫做女祭司。後來公主與戰神相愛而生下兩兄弟,Amulius為了產草除根而將兩兄弟扔下台博河(Tiber River),但是有一隻母狼前來搭救,而這一幕也成為這個故事的轉折,一對夫妻收養了這對兄弟,長大後上演王子復仇記,而成立羅馬。
這個雕像也剛好在舊城區的東入口,所以也可以考慮從這個點開始走。
![]() |
布加勒斯特母狼雕像 圖片來源:筆者 |
2. Macca-Vilacrosse通道(Pasajul Macca-Vilacrosse)
在中央銀行附近的Macca-Vilacrosse通道,最早是一個客棧,後來一對法國兄弟Petros Seraphim與John Seraphim買下了客棧,哥哥Petro是法國駐伊斯坦堡的翻譯,原本要回伊斯坦堡,但是在布加勒斯特遇到當地女孩Maria留下來定居,而弟弟John後來也在布加勒斯特定居,致力於霍亂防治。
後來Petro決定把這個區域分給他兩個女兒的嫁妝:Polixena嫁給了Xavier Vilacrosse,客棧也就改名為Vilacrosse;另外一個女兒Anastasia嫁給了Mihalache Macca,後來在這裡開了一家精品店,所以成為這個通道的名稱由來。
最後因為要紓解老城區的交通而被政府買下來,由法國建築師Felix Xenopol改建成現在的樣子,於1891年開幕。通道之所以會有兩個分岔,是因為位於通道中間的Pesht飯店拒絕出售,所以通道只好往兩旁延伸。
今天這裡有藥局、旅社、咖啡廳、中國餐廳、中東餐廳、水煙店。
![]() |
通道入口 圖片來源:筆者 |
![]() |
通道當時因為要繞開Pesht飯店而繞道 圖片來源:筆者 |
![]() |
通道內部包含屋頂 圖片來源:Wikipedia |
3. CEC宮(Palatul CEC)
CEC是「儲蓄與託運銀行之家」(Casa de Economii și Consemnațiuni)的縮寫,現在簡稱為CEC銀行。這個宮是該銀行的總行,目前是不開放參觀,只有企業客戶,或是高級客戶才可以進去洽公,CEC銀行在旁邊來有一個小分行,處理個人金融業務。銀行已經答應會將這棟建築捐出來給市政府,但是確切的時間表還不確定。
地點位於老城區的西界,勝利大道(Calea Victoriei)上,如果看到這個CEC宮表示已經出老城區了。
![]() |
CEC宮 圖片來源:筆者 |
4. 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Muzeul Național de Istorie a României)
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位於CEC宮的正對面,建築最早是「郵政宮」(Palatul Poștelor),後來改為歷史博物館,裡面的展品包含皇室皇冠跟珠寶,以及四世紀末的哥德式Pietroasele寶藏。但是聽說該博物館是展館外面比裡面精彩,所以就沒有進去參觀。
票價:27 Lei(約新台幣200元)
地址:Calea Victoriei 12, București
![]() |
國立羅馬尼亞歷史博物館 圖片來源:筆者 |
4. 斯塔弗羅波萊奧斯修道院(Mănăstirea Stavropoleos)
這個小修道院的名字源自於希臘文「十字之城」(Stauropolis),主祀大天使米迦勒以及加百列。建築風格有希臘的圓柱、拜占庭的圓頂、阿拉伯的拱門以及精緻的東正教壁畫。這個修道院的圖書館有豐富的東正教藏書,特點是有羅馬尼亞最豐富的東正教音樂藏書。小庭院有許多石碑,這些是獨裁者希奧塞古在建議會宮時,拆除的修道院,當地民眾特別在拆除前把一些石碑搬到這裡保存。
門票:免費
地址:Strada Stavropoleos 4, București
![]() |
修道院外觀 圖片來源:筆者 |
![]() |
修道院入口 圖片來源:筆者 |
![]() |
修道院庭院 圖片來源:筆者 |
![]() |
修道院外觀的精緻壁畫 圖片來源:筆者 |
![]() |
修道院內部壁畫 圖片來源:Wikipedia |
5. Manuc客棧(Hanul lui Manuc)
在舊皇宮教堂的對面,這個客棧是在1808年由亞美尼亞企業家Emanuel Mârzaian所建,但是他比較為人所知的是他的土耳其語名字Manuc-bei。他的財富以及很好的談判技巧,讓他有很好的政商關係,他甚至參與了俄土戰爭的調停,1812年的俄土布加勒斯特條約(Treaty of Bucharest)就在他的客棧簽訂。
他的客棧是當時布加勒斯特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包括零售、批發、旅社、辦公廳、餐廳以及酒吧。1949年共產政府將客棧國有化,共產解體之後,經過所有權釐清跟重新整修,才客棧才重新開幕。
![]() |
客棧入口 圖片來源:筆者 |
![]() |
客棧內部 圖片來源:筆者 |
6. 舊皇宮教堂(Biserica Curtea Veche)
這個教堂也被稱為聖母領報教堂(Biserica Buna Vestire),由於旁邊就是舊皇宮,所以被稱為舊皇宮教堂。教堂風格比較偏摩爾多瓦建築,這在當時的布加勒斯特是全新的嘗試。這個教堂主祀聖安東尼,聖安東尼是窮人跟尋找失物的聖人,所以據說每個星期二都會有單身女孩來這裡祈禱,希望可以找到「目前還沒找到的另一半」。
![]() |
就皇宮教堂 圖片來源:筆者 |
![]() |
教堂內部的聖幛 圖片來源:筆者 |
7. 舊皇宮(Curtea Veche)
這是1459年弗拉德三世(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的皇宮,原本只是個遺跡,直到1953年才開始考古研究。
小說中的弗拉德,是住在在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的公爵,但是實際上他都在布加勒斯特的皇宮治理國家,只在小說中的城堡待過兩三天。
弗來德小時候被送到土耳其當人質,學習軍事訓練跟土耳其語,後來與土耳其蘇丹有很好的關係。當他父親死亡,回到羅馬尼亞統治瓦拉西亞(Wallachia)的弗來德拒絕向土耳其納稅,並且將催稅的土耳其使者從肛門穿刺後將柱子立起來,隨著地心引力的作用,被穿刺的人通常會需要48小時才會完全被木頭刺穿死亡。這種穿刺之刑不只用於敵人,弗來德也用於王國內部不配合的貴族,以及任何的反叛勢力。
除了他本身的軍事技巧讓他可以把土耳其人擊退,把被刺穿的土耳其人立在與土耳其的邊界,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恐怖宣傳,在還沒開戰前就削弱敵人的士氣。這種穿刺之刑在當時的歐洲其實並不少見,他之所以最後獲得「穿刺公」(Impaler)的稱號,可能是政敵的渲染。
![]() |
弗來德雕像與舊皇宮遺址 圖片來源:筆者 |
8. 椴樹客棧(Hanul cu Tei)
最早被稱為「在商人寬街上的客棧」(Bezesten de pe Uliţa cea mare a Marchitanilor)這是布加勒斯特唯一還維持原本樣貌,沒有改裝過的客棧。現在就是一個商店街比較古色古香的商店街。
![]() |
椴木客棧 圖片來源:筆者 |
9. 羅馬尼亞國家銀行(Banca Națională a României)
1959年六名猶太羅馬尼亞人(同時也是共產黨員)被指控偷了國家銀行160萬羅馬尼亞列伊,整個事件是由秘密警察(Securitate)調查,並且隨後逮捕嫌犯。由於根據當時法律,他們偷的金額已經到達死刑門檻,所以全部判以死刑,除了唯一的女嫌犯Monica Sevianu是終身監禁,理由是因為他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整個過程都是秘密進行,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完全不知情。
這聽起來只是一個正常的搶案,在1960年羅馬尼亞共產黨內部開始撥放一部名為「重建」(Reconstituirea)的影片給黨員看, 內容就是被判死刑的嫌犯,自己再把搶案演一次,然後參加審判,最後被處以死刑。2004年的紀錄片「大共產黨員搶案」(Marele jaf comunist)就訪問了前秘密警察以及有參與這個事情的人,試圖重新建構當時的狀況。
![]() |
羅馬尼亞國家銀行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 |
紀錄片「大共產黨員搶案」 圖片來源:IMDB |
10. 啤酒車餐廳(Caru' cu Bere)
顧名思義,這就是一個啤酒餐廳,雖然價格會比其他舊城區的餐廳高大概10%左右,但是還
客人還是非常的多,幾乎都是處於客滿的狀態。如果有計畫要去吃,非常建議要預先上他們的網站定位。如果沒有定位,櫃台會給你號碼牌,請你先到中間的啤酒吧台等叫號。
地址:Strada Stavropoleos 5, București
網站:https://www.carucubere.ro/en/bookings/
![]() |
啤酒車餐廳內部 圖片來源:deviantart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